累计签到:58 天 连续签到:2 天
|
掬一捧四川文化,心都醉了!
——我的四川情结(二)
我在《奇幻无比的四川方言——我的四川情结(一)》中,介绍了四川方言的特色,非常有趣!你知道“叮叮猫儿”、“鬼咚呱”、“切猫儿”这些话在四川方言里指什么吗?谜底在《我的四川情结(一)》中,欢迎找来看看!绝对不要错过哦!错过会后悔的!
下面进入《我的四川情结(二)》
掬一捧四川文化,心都醉了!
我这一捧四川文化,包括四川老谜语、老故事、老笑话和老民谣,都是从小从祖辈那儿听来的,所以是很旧很老的故事。现在四川肯定有很多新故事,那我可就不太清楚了。不过老故事也是很有趣的。不罗嗦了,下面先说谜语。
这些谜语是从喜爱诗词的姥姥那儿继承过来的。
谜语一:
生在山中绿婆娑,
落到奴夫手,
青少黄多。
莫提起,
提起了
珠泪洒江河。
(打一工具)(谜底在明日博文结尾)
谜语二:
见君满面皆文章,
圈圈点点不成行。
春来莫往花间走,
唯恐蜜蜂认错房。
(打一身体缺陷)(谜底在明日博文结尾)
老故事:
传说从前有个有才无德的叫花子秀才,为了讨酒喝与宰相即兴对对联:
“花”宰相有备而说。
“酒”叫花子脱口而出。
“花雨”
“酒疯”
“飞花雨”
“发酒疯”
“点点飞花雨”
“回回发酒疯”
“檐前点点飞花雨”
“席上回回发酒疯”
“皇王有道,檐前点点飞花雨”
“祖宗无德,席上回回发酒疯”
因为对联对得天衣无缝,所以叫花子获准放开肚子喝酒。
以上姥姥讲的四川的老故事都很高雅,很有文化品位。都是跟诗词沾边的。而四川文化里也有很市井的一面,到也很幽默逗趣。下面讲讲四川的老笑话:
笑话一:
有一家人,父亲让儿子出门买猪肝,儿子听成竹竿了,于是买了。买完竹竿还剩了一点钱,小孩就去熟食店买了个猪耳朵放到口袋里藏起来,想自己吃。回到家,他父亲一看,买错了,对儿子说:“你的耳朵跑哪儿去啦?!”儿子心想:“哟?!老爹这么厉害!我偷偷买猪耳朵的事他都知道!”于是把口袋里的猪耳朵拿出来说:“耳朵在这儿呢!”
笑话二:
从前,有个傻女婿,有一次女儿女婿回娘家,女儿就教了傻女婿几句话,叫他到娘家说。一到娘家,岳父就开口说:“女婿这衣服很不错嘛!衣料很好。”于是傻女婿就按老婆教得话说:“此布不是一般布,乃是山东漂白布。三尺六寸长的布,七尺二寸宽的布。”岳父岳母很高兴,夸奖了女婿一番。女婿得意洋洋。这时,岳父家的丫鬟上茶,傻女婿又说:“此茶不是一般茶,乃是山东漂白茶,三尺六寸长的茶,七尺二寸宽的茶。”大家正犯楞时,岳父放了一个屁,傻女婿又说:“此屁不是一般屁,乃是山东漂白屁。三尺六寸长的屁,七尺二寸宽的屁。”岳父很生气,说:“滚!”傻女婿还在说:“此滚不是一般滚,乃是山东漂白滚。三尺六寸长的滚,七尺二寸宽的滚。”
笑话三:
(此笑话是抗日战争重庆做陪都时的笑话,那时美军在重庆有驻军,因此此笑话中出现了美国人。)
一个美国人到商店买东西。
店老板:“您要什么?”
美国人:”Pen!”(英语,意为钢笔)
店老板拿来个脸盆。
美国人“No!”
店老板:“我们的盆不漏啊!”
美国人“Good bey!”
店老板:“‘鼓到买?!’我们没有鼓到买呀!”(鼓到买,四川方言,意为鼓动别人买,带点强迫性质要别人买。)
下面再讲讲民谣:
民谣一:
(这是小孩吃撑着难受的时候,父母为孩子按摩肚子消食时,一边按摩,一边念的民谣。我的小时候就是这么过的!)
化食,化食
记到明天有好吃
磕膝头顶到嘴(“磕膝头”方言,意为膝盖)
吃了石头化成水!
民谣二:
(此民谣的背景是刚解放时的社会背景。)
娃娃娃娃你不要哭!你嘀爸爸是八路,你嘀妈妈是干部,看你幸福不幸福!咪嗖啦哆,咪嗖啦哆!
娃娃娃娃你使劲哭!你嘀爸爸是地主,你嘀妈妈是特务,看你痛苦不痛苦!咪嗖啦哆,咪嗖啦哆!
水平所限,我就不点评笑话和民谣了。
各位四川老乡们,我在这里所举例的四川文化现象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材料,由于长年居住在济南,许多四川新故事我都不知道,遗憾呀!您一定知道现在四川的新故事、新笑话、新民谣。欢迎您把这些四川文化的新鲜材料贴到评论里,也算弥补一下我的遗憾。谢谢!
在明天,我将对四川的人种作点简单的分析,欢迎届时光临! |
|